写在“双减政策”出台2个月后:国家下的这盘大棋,你看懂了吗?
既然从事了教育行业,还是需要好好来看一下“双减”政策的。网上已经有很多关于“双减”政策的解读,但不妨碍我们再解读一次。
毕竟“双减”政策并不是一时的热点,而是会成为未来3-5年内被反复强调的内容。
01
什么是“双减政策”
“双减”文件的全称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我先说结论:这份文件直接给教育培训机构判了死刑,但指明了未来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工作目标: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提升
两个目标:缓解教育焦虑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个具体措施:管控作业;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所以说,“双减”说的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如果说人话的话,说的就是:一是要减少校内的作业,二是要减少参加校外补课班。
减少校内作业自然不用多说,毕竟大多数学校都是公立学校,对于政府文件的执行都会非常到位,问题主要是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上。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重点内容:
1.校外培训机构将由营利性机构变成公益性机构
2.校外机构培训的资金将由银行监管
3.被监管的对象不只是线下教学,线上教学也要被监管
4.所有资本必须和教育机构脱钩,已经上市的要退市,已经融资的要退股,不允许外资接盘。
02
我们的“担心”
其实文件一出台,我们都开始担心2个问题:
1.取消校外培训,会不会造成阶级固化
2.市场需求依然在,会不会造成“私教”盛行?
当这份文件出台之后,大家最害怕的就是我们会出现韩国上世纪80年代的情况。
当时的韩国政府也发现了国内的“校外行业”会给家庭造成巨大的教育负担,增加韩国的生育成本,且导致韩国青少年在高压状态下的精神扭曲,从而加剧韩国“少子化”的趋势。
所以韩国在1980年开始严厉打击课外补习,但是这一政策却催生出了专门针对权贵家庭的秘密上课补习的服务,被称为“别墅补习”。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政府只是禁止了对于平民的课外补习,而韩国权贵的子女可以在家接受秘密的“别墅补习”。
最后权贵阶层的子女反而以更小的竞争压力,获得了更大考入名校的概率从而继续维持权贵阶级。
而平民子女直接成为了改革的牺牲品,更加考不上好大学。
因此,韩国改革的结果,就是:私教盛行,阶级固化。
所以我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重新反观韩国禁止补课的改革为何失败。
其实就是韩国政府只敢禁止中下层韩国人的补习班,却不敢管权贵们在别墅的私人补课。
这样的结果,自然导致的是阶级固化,私教盛行的局面。
第二,是韩国社会除了通过高考来实现阶级跃升的途径之外,真的没有其他可以改变命运的方式。
大家都知道韩国是被几大财阀控制,巨头企业肆意垄断,劳动法几乎不被执行,除了公务员、医生和大企业核心部门之外,普通韩国人基本没有什么体面的出路。
普通人最好的逆袭方式,就是名牌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大企业做一个螺丝钉,除此之外,就真的只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永世不得翻身。对于韩国底层有多惨,看过电影《寄生虫》的人应该都知道。
所以韩国人对于孩子补课的重视,是远远高于我们的。
光从这两点出发,我们就能看到我们现在的“双减”政策和韩国禁止补课的相同和区别:
相同:第一,都是想通过禁止补课,来提升大家的生育欲望,避免进入“少子化”社会;第二,都是希望帮小孩子减轻学习压力,可以有多元的发展。
不同的,是韩国不敢对权贵阶级动手,只是禁止了补课,并没有疏通阶级流动的通道。
但是我国,不一样。
03
"三胎政策"与“职业技术大学”
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前,是“三胎政策”的落地,“双减政策”可以看做是“三胎政策”的支持政策。
只有解决了家长们的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当养育子女的成本下降,家长才敢放心生三胎。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口,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
“双减政策”的核心就是为了给家长减少抚养子女的成本,从而促进人口的增加。
光从这一点就知道国家对于“双减”的力度之大,并且禁止教培机构上市,禁止资本操作,力度远远大于韩国只敢禁止平民补课,不敢对权贵动手的方式。
当然会有少部分的富人可以继续让自己的子女进行“别墅补习”,但并不会想韩国一样成为“风气”
第二,和“双减政策”同时出现的是呼吁各地成立“职业技术大学”。
虽然中考要将学生五五分流,一半去普通高中,一半去职业高中,但去职业高中的不代表他们就不能考大学。
在未来,以培养职业人才的“职业大学”也会成为主流,通过学习的上升通道并没有堵死,反而是扩宽了一条道路,所以并不用担心考不上大学的问题。
并且在未来,蓝领的工资一定是高于白领的,当技术工人,并不比坐在办公室办公的白领工资低。
这其实就是趋势,原因就是随着物价的提升,当更多的工作被机器取代之后,真正需要人工的工作,一定是越来越高的。
比如“理发”,小时候理发是5元,现在便宜点的理发店也需要20-30元,这是因为理发师的技术变高超了吗?
并没有。
而是因为理发是一个无法被机器取代的工作,并且物价的提升,让人工费用越来越贵,一个tony老师的工资,或许都比你的高。
04
“反垄断”和“共同富裕”
除了“三胎政策”、“双减政策”,最近被大家议论更多的,还有“反垄断”和“共同富裕”、“三次分配”
“反垄断”是必然趋势,是经历改革开放40年后对“公平”和“效率”的再一次调整。
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时候,“公平”是必须,的只有侧重“公平”才能得人心,但当国家需要快速发展的时候,需要牺牲一些“公平”,换取“效率”。
改革开放后40年里的风起云涌,就是大家对于“效率”的追求,这一阶段,创造了无数的造富神话,但是金钱对于权力的腐蚀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就是各个行业崛起的龙头逐渐成为了行业的垄断者,一旦有垄断的出现,“效率”也就不会继续再发挥作用。
这时开启“发垄断”,不仅是对于“公平”的追求,更多对更高“效率”的要求。
所以,我们不必对国家对于巨头的打压感到恐慌或是焦虑,这是社会进一步发展时,国家必须使用的手段。
所以说,在未来,创业的机会会越来越少,因为在这个再次追求公平的时代,想通过血腥的资本积累实现暴富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通过打工实现小康的途径越来越多。
因为国家对应行业的整顿,不仅是在打压垄断,更是让各个行业认认真真的遵守法律,给劳动者创造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如今开始说“996”违法也是出自于此。
不信回首十年前的新闻,还有很多“血汗工厂”“黑砖窑”的报道,但是现在,这些事情已经不复存在了。
再者是“共同富裕”,“三次分配”的政策。
“共同富裕”很好理解,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在追求效率的时候,无法避免要牺牲掉一部分公平,但是现在,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时候了,所以提出了“共同富裕”,“三次分配”
所谓的三次分配,是指:
初次分配:即初次收入分配。
再分配: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
三次分配:主要由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但是,“三次分配”是不可能指望先富群体发善心来进行募捐的,真正的手段,是开始征收“房产税”,“资本利得税”,高额“遗产税”。
中国目前还没有开始真正征收“房产税”和“资本利得税”。
这两种税在过去追求财富的阶段,是没有征收的,但当社会风气从追求个人财富变成“共同富裕”,这两种税收的开征就有了成熟的条件了。
富人是不可能把钱掏出来的,就像你不可能无缘无故掏出1万块钱给陌生人,只有通过更强硬的税收手段,才能真正调节高收入群体收入过高的问题。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双减政策”的两个疑问:
取消校外培训,会不会造成阶级固化
市场需求依然在,会不会造成“私教”盛行?
阶级固化不是取消校外培训造成的,解决阶级固化的方式也会通过“共同富裕”解决。
“反垄断”之后,社会各行各业会更加欣欣向荣,劳动待遇也会变高,大家对于人生的追求可能也不只有通过“中高考”上大学,当白领。
去职业大学,学一个一技之长,做一个技术工人也成为了一条非常好的人生选择。
补课的市场需求,或许也没那么强烈了。
05
“教培行业”的落幕
来再看一下教育培训行业。
在此之前,最容易创业的两个行业,一个是餐饮行业,另外一个就是教培行业。
因为这两个行业最适合开夫妻店,并且只需要简单的人力资源要求,不需要太多技术和设备,并且需求量还极大。
餐饮就不用多说了,每个城市都有无数条小吃街,一个人,一个三轮车,就可以是一个摊位。
而教培行业,只用找几个大专生,大学生,就可以撑起场子了。
很多时候在国家要禁止一个行业的时候,民间都会用一句“百万曹工,衣食所系”的话,来赌国家不会对于一个行业一刀切。
因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从业人员。
比如说教育培训行业,至少有1000万的从业人员,一旦这个行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1000万人失业,如此庞大的失业人群,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但是这次,国家在面对1000万失业人群,和持续走低的生育率面前,选择了生育率,毕竟人口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础。
我们不可能和欧洲一样,通过引入移民的方式来补充国家人口。
那需要的就是创造一个养育子女低成本的社会,让大家更愿意生孩子,那对于加剧教育焦虑的教培行业,那只能说对不起了。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
但时代不会因为你而停留,我们能做的,就是看清时代趋势后,再奋力追赶
把1000万人赶出教育行业,也是为了让大家创造更多的价值。
教培行业的发展,本来就是在加剧内卷。
当部分学生去参加培训的时候,会提高他们的分数,但当所有的学生都去参加培训的时候,只会提高分数线。
剧场效应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学生牺牲了全面发展的时间。
这个时候,教培行业不仅没有创造社会的总价值,反而给社会造成了伤害,整治教培行业成为了必然,只是没想到这次整顿的如此彻底
06
时代的趋势
最后,很多人都在说,中国要开始走“德国模式”。
确实,德国目前的状态和我们要追求的状态很像。
德国技术工人的工资很高,非常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这和“双减”政策相关。
对于富人和企业会征收重税,社会福利高,这和“共同富裕”相关。
德国对房屋买卖征税25%的重税,对租房租金进行上限管制,这和“房住不炒”相关。
……
所以,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已经知道了国家的大方向要往哪里走了,趋势,就是如此显而易见。
我们不必再去讨论“双减”政策对于教培行业的打击,因为这和P2P一样,已经成为了历史
我们也不用在担心没有了教培,孩子的成绩如何提升,毕竟我们生来的梦想,不是成为一个小镇做题家!
教育本来就是用来筛选人的!
当教育回归了教育的本质,我们可能会少了一位通过高考塑造的小镇做题家,多了一位接受过职业大学教育后的高薪蓝领
当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一切都豁然开朗,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做什么?
关注职业教育,教育永远长青,打击的只是中小学的教培行业,不代表整个教育行业的覆灭,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永远是最大的财富
研读德国现代化进程,既然中国开始要借鉴“德国模式”,那就马上去了解德国模式的利弊,至少让我们看清未来5-10年的政策趋势
唯有看清趋势,才能让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自助者天助之!
愿与诸君共勉!立足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