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面清零≠不存在疫情扩散蔓延风险 市民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原创2022-03-19 19:36·西安日报
3月18日召开的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我市用11天实现了本次疫情社会面清零!快速响应、科学精准,西安以最快的速度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用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市民为此欢呼骄傲,不过高兴归高兴,疾控专家提醒市民,社会面清零不等于不存在疫情扩散蔓延的风险。咱们该做的防控还是要做好的,奥密克戎很狡猾千万不能因此放松警惕。
●市民:什么是社会面清零?
○专家:没有在社会面、社区内发现新的确诊病例
西安市疾控中心专家胡妮表示,“社会面清零”,意思就是说没有在社会面、社区内发现新的确诊病例。指之后我市发现的所有新的确诊病例都是在隔离的密切接触者或者是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当中发现的,已经不存在社区面上的传染源了。从公布病例的方式上辨别的话,就是发现方式均为集中隔离中发现。
●市民:为什么说社会面清零很重要?
○专家:是全市下一步调整防控措施、逐步恢复正常的基础
胡妮解释说,“社会面清零”代表了所有的传播风险均在掌控中,对公众没有传播风险了。实现“社会面清零”,是全市下一步调整防控措施、逐步恢复正常的基础,没有“社会面清零”,不能恢复“常态化”。
“只有实现了社会面清零,才能保证我们市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涉及的商场、超市、医院,孩子们上的学校都不会再有感染病毒的风险,实现了社区传播的完全阻断。只有实现了‘社会面清零’之后,我们才可以逐步恢复教育机构复课,其他的娱乐机构、餐厅堂食才能逐步恢复至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
胡妮称,我市最后1例社会筛查发现的病例是3月14日下午,15日诊断,截至18日我市已连续4日社会面清零,所以近期我市会根据专家研判意见,逐步有序放开各项防控措施,让市民放心,也让市民舒心。
●市民:实现了“社会面清零”是不是就可以恢复正常化了?
○专家:清零后还不能高枕无忧
在这个传染病的大流行期,正常永远都是相对的。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冠疫情第四波流行高峰,我国周边的韩国、越南等国不断刷新单日新增病例最高纪录,其中韩国每日新增病例都在40多万,死亡人数近500例,疫情传入风险不断加大。国内多地多点发生本土疫情,我市疫情防控难度仍然很大。
胡妮表示,面对此次疫情我市行动早、行动快,所以能够在11天实现“动态清零”目标,但并不是说清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对于全市防控工作来说,会继续强化常态化防控。而对于全市市民朋友来说,需要大家共同履行防疫责任,“每一位市民朋友的奉献和配合会汇聚成强大的防控合力。”
对于全市防疫工作人员来说,大家会继续坚持人、物、环境同防,突出人员闭环管理。同时会加强重点场所常态化防控,比如说在学校、养老院、生活中涉及的商场、超市、医院等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单位压实责任,会更强化日常监测和防控要求。另外,以疾控专家的经验,疫情发现的越早越好控制,涉及的面就越小,多渠道、多点触发预警机制是我市早日发现疫情的“法宝”。如果市民朋友是药店、诊所、教育机构、农贸市场等场所服务人员,请配合单位的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工作,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
◆接下来的生产生活,专家希望广大市民继续做好以下几点
强化个人防护。口罩必须戴、规范戴、戴的住,尤其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养成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习惯;不扎堆、不聚会、不聚餐,配合遵守公共场所测温、验码、一米线等疫情防控规定。
少出行不聚集。坚持非必要不离市,密切关注近期国内外疫情进展情况,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有病例报告的地区旅游、出差、探亲。非必要不聚集,减少走亲访友规模和频次
及时主动报备。有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县(市、区、旗)、封控区、管控区旅居史的来(返)西安人员,与感染者轨迹有重合交集的人员,健康码为“红码”“黄码”的人员,高风险职业等重点来(返)人员,务必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或所住宾馆酒店报告,主动告知相关旅居史,积极配合做好信息登记、核酸检测、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
安全收取快递。在收取快递尤其是来自海外的快递时,尽量选择无接触配送。取件时请务必佩戴好口罩及手套,先使用医用酒精或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包裹(含外包装及内物品),尽量在户外拆封,外包装不要带回家,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全程接种疫苗。3-17岁和60岁以上老人为弱免疫人群,无明显接种禁忌的尽快有序前往接种门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早接种早受益,共同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减退、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表现,不要带病上班、不参加社会活动、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戴好口罩,及早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按规定就医,配合开展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向医生告知活动史、风险人员及进口货物接触史和身体异常情况,不自行购药、服药。(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