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9日,法制日报社联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机构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公司法务年会在北京华滨国际大酒店举行。本届大会以“新起点与新梦想”为主题,共同探讨新经济形势下依法治企和网络安全的新内涵。百余家大型企业代表、律师、仲裁员、学者等300余名嘉宾参加了为期一天的会议。
法制日报社社长邵炳芳、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曹诗权、国资委法规局原副局长/国航集团总法律顾问张华以及贸仲委副秘书长李虎等领导先后致辞、发表主体演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高西庆发表了专题演讲。
李虎副秘书长以《中国仲裁与国际仲裁》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李虎副秘书长指出,中国涉外仲裁与国际同步发展,国内仲裁则起步较晚,但中国仲裁尤其是涉外仲裁对国际仲裁的贡献巨大,影响深远。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以贸仲委为代表的中国仲裁机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认可度在日益提高。自1992年起,贸仲委的涉外仲裁案件数量在国际上一直名列前茅。贸仲委2015年受案1968件,涉外案件437件,争议金额425亿元人民币。2016年受案2181件,涉外案件483件,争议金额达到587亿元人民币。受案量增加了11%,争议金额增加了38%。案件当事人来自世界近60个国家和地区,案件争议类型达到18种。仅2015年就有71个案件程序以英文或中英文进行,16个案件当事人约定适用贸仲委之外的仲裁规则,58个案件由外籍仲裁员参与审理,40个案件双方当事人均为外国当事人,当事人约定贸仲仲裁但仲裁地在内地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屡见不鲜,仲裁国际化程度持续提高,国际认可度日益增加。二是中国仲裁实践的国际传播速度在加快。由贸仲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首创的仲裁与调解相结合曾一度遭到国外仲裁届的质疑,但这种争议解决方式,充分发挥了仲裁和调解的优势,在实践中是成功的,贸仲委每年将近有20%的案件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妥善处理。目前这种方式已被欧美仲裁界认可、接受和借鉴。此外,由贸仲委自成立时起即实行的专业案件经办秘书制度近年也被西方仲裁机构效仿,成为我们为国际仲裁贡献中国智慧的又一生动实例。我们理应增强对中国仲裁实践的自信,对中国仲裁文化的自信。一带一路为国内和国际仲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国际知名仲裁机构,贸仲委愿意与国内外仲裁机构加强合作,为中外企业定纷止争,共同促进国际仲裁的发展,服务于国家贸易强国建设,服务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
本次年会还专门设置了争议解决讨论环节,贸仲委监督协调处处长/贸仲委湖北分会秘书长姚俊逸代表机构,和与会企业法务专家、仲裁机构代表、仲裁员和律师一起围绕纠纷解决机制融合创新、仲裁程序的灵活性、新型案例包括ppp争议处理等进行了深度讨论交流。(2017-04-11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网站)